臺北隨記:KTV篇之我是歌手


我的敗家生活:1. Shopping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 吃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 KTV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此處不把旅行費用計算在內)


上學期(四個月),我在臺灣最少唱了八次,平均半個月一次吧。星聚點、好樂迪和錢櫃都唱過,其中以錢櫃為主(不同分店)。單從次數來說,已經可以想像我們有多閒,還有多喜歡唱歌。雖然唱歌的伙伴有增有減,但核心成員還是逢唱必到,一起飆高音。

Neway

先簡單說說臺灣和香港的KTV有甚麼分別吧。香港的連鎖式KTV有Neway和Red Mr,臺灣則有上段提及的三間,其分店遍佈臺北各處。初到臺北,正值水源迎新夜,KTV正是一大群初相識的人相聚的好地方。當時懵懵懂懂搞不清狀況,跟著幾個臺大學生就走,後來還特地研究了一下。兩地KTV最不同的是收費方式和點歌系統。

先談收費方式。香港以人數為計算單位,我們俗稱為「人頭費」,學生一般免收服務費;臺灣則以包廂為單位,按人數分為小型、中型、大型與特大包廂,另外規定每人的最低消費(不同時段要求不同)。換言之,我們在臺灣唱KTV要先買包廂,按人數攤分後加上最低消費或各自消費金額(食物和飲料)及服務費,便是該次KTV的價錢。另外,臺灣KTV提供續唱服務,意即唱歌時間結束前,消費者可考慮延長唱歌時間,以小時為單位,最少可買一小時;香港則明文規定各時段的時間,並按當日人數決定歌唱時間,時間到了必須離開。

至於點歌系統,個人比較喜歡香港的。兩地的分類方法大同小異,此處則不多談。差異最大的是輸入法,香港KTV提供筆劃、拼音、英文三種方法點歌;臺灣則以注音為主(錢櫃可用拼音),輔以數本收錄歌曲編號的冊子,供消費者以編號點歌。像我們這種外地人,不論是學生還是旅客,要唱KTV時都會遇到點歌的困難,打開頁面按字數逐頁逐頁找又覺得自己很笨。另外,我最欣賞香港KTV的地方是「隨機播放」,則可避免一人連續唱十首的情況發生;臺灣KTV都是順序的,只能以插歌方式手動,有點麻煩。而且插歌以後,排在原來位置的歌曲不會消失,除非另外把它刪掉。

若論及派頭與設備,則臺灣KTV更勝一籌。先別說香港KTV房間很小,有些沒有獨立廁所,其音響之差(特別是neway)更是不敢恭維,長期傳出陣陣魔音,刺痛耳膜。反觀星聚點與錢櫃,西門店的裝潢與酒店相仿,友人首次踏足更「嘩!嘩!嘩!」驚嘆不已。光線充足,道路寬敞,設計簡約,不如Neway與Redmr般昏暗狹窄。雖然只有兩枝有線咪,比香港四枝小,但質素也比較好。

若比較星聚點、好樂迪和錢櫃,個人傾向錢櫃,其次是星聚點。

好樂迪
好樂迪:音效、裝潢和衛生程度是三家之中最差的,雖然是獨立廁所,但味道還是很重。包廂的煙味也超級重,不過食物蠻好吃的。當然,它的價錢比另外兩家便宜。


星聚點
星聚點:有stage又有咪stand,還可以調舞台效果,有點懷舊的感覺,蠻好玩的。不過歌種太少,很多流行曲都找不到(台灣歌)。有很大的廚房,提供不同種類的菜式,甚麼時候都可以享受自助服務(有些要額外收費)。食物味道一般,但個人覺得波蘿油挺好吃。

錢櫃:能用拼音點歌,實在太聰明。另提供評分服務,開啟「評分系統」後便會在歌曲播放完畢後打分。由於不同分店的分數差太多,所以到現在也搞不清楚它的準則是甚麼。晚上的自助餐味道很一般,點餐的食物好像比較好吃。

總的來說,臺灣KTV的食物好像都比香港KTV的好吃。對於我這種幾乎只聽普通話歌的人,在臺灣唱歌爽死,回香港以後又要接受梁靜茹的歌只有不到一頁的慘況。唉~

留言

熱門文章